家电网

拼多多三季报的背后:清理假冒伪劣 努力展开自我救赎

【家电网HEA.CN 11月24日原创】近日,电商平台拼多多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。报告显示,拼多多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33.7亿元,同比增长697%,好于市场预期。

净利润方面,拼多多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10.983亿元,去年同期为2.214亿元。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,平台第三季度的亏损相比上季度的8.157亿元,环比收窄至7.9亿元。

营收上升 用户数量增加

据报告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9月30日~2018年9月30日,拼多多平台GMV达3,448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386%;年度活跃买家数为3.86亿,同比增长144%;平台移动客户端平均月活用户数为2.32亿,较去年同期增长226%;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894.4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99%。

在年度活跃买家方面,第三季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新增4200万,平均月活用户新增3700万,活跃买家的年度平均消费额环比上涨17.7%。截至2018年9月,拼多多与手机淘宝、京东的重合用户数分别达到了9580万和6351万。另外,自第二季度以来,国美电器、当当网、小米等品牌先后入驻拼多多,目前已有50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拼多多品牌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报告中提到2018年第三季度,拼多多的研发费用增加至3.32亿元,同比增长828%,平台研发投入占比攀升至9.8%。增加主要是用于技术投入,运用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架构的深度学习模型,持续提升产品及推广推荐的精准度。同时,技术成为平台打击假冒商品的利器。仅9月份,拼多多平台就主动关闭了涉嫌违法违规的店铺5500多家,下架问题商品超过770万件,前置拦截疑似假冒商品连结超过300万条。

曾陷“山寨”风波 亲自动手清除假冒伪劣

据家电网了解,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,黄峥也正面回应了部分商家傍名牌的问题。他说,上市后,拼多多共计被媒体和公众点名涉及的山寨和傍名牌现象的品牌共计50余个,仔细调查发现,其中20多个从未在平台出现过。对其余30多个涉及假货和傍名牌的产品,平台已全部完成清理工作。

此前,由创维发起的对拼多多平台上假冒品牌商品的声讨令其陷入了“山寨”风波。一时间,媒体群而攻之,在7月28日事件开启之后,至8月1日拼多多总市值为总市值227.87亿美元,相比较上市当日最高300亿美元市值,已跌去70亿美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的11月15日,美国做空机构BlueOrca发布做空报告称,拼多多夸大了公司营收和GMV,少计算了人力成本及亏损额,拼多多市场价值虚高。

拼多多上市的背后 农村电商的崛起

在当初的招股说明书中,拼多多将自己定义为“新电商”,并在多处强调“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有趣、交互的购物体验是其高速增长的关键”,并提到了低线城市消费势力(spending power in lower-tier cities)的崛起和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迫切意愿。业内人士分析,对于县域地区的低收入群体而言,APP内购物依然存在着较高的学习门槛,品牌商的正品价格也部分抑制了用户的消费欲望。而拼多多则借助微信社交平台,以低价拼团模式切入这个市场,这部分客户既能熟练操作微信,也容易被低价商品所吸引,自然容易成为拼多多的用户。

除了背后快速增长的用户,拼多多还有“价廉”这一“法宝”:9.9元可买30包原木抽纸,328元能买一台24英寸高清电视,498元可买台双门冰箱……然而在这背后支撑的,除去一部分补贴和优惠券外,就是山寨品牌。

行业人士告诉家电网,低收入群体固然容易被低价商品吸引,但作为消费者,追求的永远是质优价廉,质在价前。卖家的傍名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体验,中长期来看,若平台不能有效解决傍名牌问题,消费者迟早要流失;而问题是,平台若根治了这个现象,持续的低价优势又从哪里来呢。

上市之后,拼多多离成功依然前路漫漫。


评论